李连杰《杀手之王》中的日本军票 在真正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东西?

👁️ 9146 ❤️ 391
李连杰《杀手之王》中的日本军票 在真正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东西?

估计不少朋友都对李连杰电影《杀手之王》中出现的日本军票影响深刻,那么这个军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?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又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?作为日军对我国经济掠夺的手段之一,军票最主要表现的形式则是日本军用手票(ぐんようしゅひょう)。曾经只是日本政府给鬼子们作为军饷的货币,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初的日俄战争中。在太平洋战争时间,日本以残暴手强迫占领地居民拿原先流通的通用钱钞,兑换这没有保证金,不能兑换日圆,甚至连鬼子自己都不收的花头纸,以废纸的代价换取占领区内的财富与物资。

1937年11月5日,也就是"卢沟桥事变"之后不久,日军中将柳川平助的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时携带着第一批300万面额的军票,开始在浙江省沿海等占领区内进行强制推行,这批"军用手票"为昭和12年版"日本内阁印刷局制造"粗制滥造的"甲号票,这种军票甚至连没有印制数量编码都没有,这批军票按面值分未拾钱、伍拾钱、壹圆、五圆、拾圆五种面额,形式上属于竖式票,票背面印有警示说明“此票一到即换正面所开日本通货,如有伪造、变造、仿造或知情行使者,均应重罚不贷。”

随着日军铁蹄四处践踏,日本内阁决定扩大军票的发行量,企图将军票在占领区全面流通,打算换取法币或者银元已经大量的物资。继最初的甲号票后之,在1938年又发行了乙号票和丙号票两种军票,乙号票直接就是用岛国本土"日本银行兑换券"涂去行名,加盖"军用手票"印章凑合出来的速成品,就连面额都只有壹圆、伍圆、拾圆三种,这种乙号票主要流通地域就是最为繁华的上海。而丙号票在制作上就更滥了,直接就是用乙号票3种面额的旧钞,挖掉行名加个大日本帝国政府的萝卜章就算完成的军票,在江苏省和华南部分地区大肆发行。

到了1939年6月,因为战争经济紧张的日本又印发了丁号票,这种军票以龙、凤为票面图案,印有"大日本帝国政府军用手票"字样,背面则是和甲号票相同的警示文字。这种没有编号的军票一共有7种面额,有壹钱、伍钱、拾钱、伍拾、壹元、伍元、拾元,这种军票和1940的戊号票一起,被日军强制在华中地区流通。戊号票在外形上和丁号票差不了多少,只是去掉了"军用手票"四字,加印了代表发行数量和批量编码,数额上增加了百圆钞和直形小票"贰厘五毛"。单单是日本方面的统计,日军发行的甲、乙、丙、丁四批军票的总量高达34亿元,回收销毁不足4.6亿元,这惊人的巨额数量足见日本侵略者的贪婪嘴脸 。

而电影《杀手之王》的中的军票背景是1941年香港沦陷后,日军强制将军票作为流通货币,单方面规定港币和军票的兑换率为一比二。到了第二年,又强行将军票面值贬至一兑四。1943年6月的时候,日军规定军票为香港唯一合法货币,港币、法币等通货一概禁止流通,个人私藏货币都成了违法行为。到了日本投降的时候,已经有超过十九亿圆的军票在香港流通。然而随着鬼子们的投降,军票成为了真正的废纸,不少人因为手里的军票一下子倾家荡产一无所有。

← C语言编程入门:从零开始,教你轻松安装与配置开发环境 掌阅Light4长续航版和Light4Turbo、Light4C区别 →